2023年常州大学暑期社会实践简报(第一期):绿水红壤育白茶,青材赤心绽茂华

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组/文 发布时间:2023-07-24浏览次数:134

阡陌万亩弥郁意,长天一色接水西。作为新四军东进起点的水西村,革命历史底蕴深厚,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如火的七月,常州大学材料学院“乡约今夏”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走进溧阳水西村,寻访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开启青材学子的初心征程。

初心之旅铸初心,红色精神催奋进

水西村不仅是新四军“挥戈江南”第一站、“东进北上”的出发地,更是一方载入党史、军史的红色高地。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就坐落于此。面对馆内陈列浩如烟海的资料图片和历史文物,团队成员仿佛一下也回到了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

“看着简朴的长条桌、昏黄的煤油灯、简陋的生活用品摆设,我仿佛体会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办公生活的场景。”团队成员王若童来自重庆,来常州求学的她是第一次参观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我觉得我们这次暑期社会实践很有意义,我体会到了今日的幸福来之不易,在今后要用新四军精神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勇于担当乐于奉献。”

江南总是烟雨朦胧,充满着诗情画意。新四军却在这里给世人留下了荣光、幸福、希望。团队成员感受到了此次暑期社会实践之旅背后的责任与担当,暗下决心,要在红色精神的指引下追逐理想中遇见更好的自己,用实际行动回答时代之问、青春之问。

茶香馥郁兴产业,生态优化绘新篇

“乡约今夏”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成员到达水西村村委,在水西村村委委员王阿荣带领下进行社会实践调研。队员们采访了当地村民张玉才同志,他说:“水西村对农业进行过优化,过去水西农作物多为水稻,村民留足口粮后,富余的可售出。如今在水西村党委的领导下,村民减少水稻种植,转而种植水西白茶,从而获取更多利润。”

团队成员采访了几位村民,从他们口中得知,过去由于人们的环保意识薄弱,垃圾到处堆放,生态环境被破坏,水资源也遭受污染。于是村内党组织决定重新探索一条出路,寻回村民的笑容与幸福。从“三清一修”到“五化三有”再到“两清两拆”行动,坚决且持久地推进,终于将一个风光旖旎的水西村带回到人们眼前。

宣传“材料安全”科普知识,提优“水乡慢村”益民环境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还在社区开展了“材料安全”科普知识系列宣讲活动,依靠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特色,开展了服装材料和食品包装安全科普介绍。这次宣讲针对水西村“宜居乡村”的建设定位,紧紧围绕提升村民科学素质需求,以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为主线,以惠民利民为目标,将科普知识、科学新技术融入到科普宣讲活动中,切实增强材料安全知识在村民群众中的普及率。而团队成员们体会到学有所用的喜悦,也展现了材料学子绚丽的青春,风采与责任担当。

美丽水西村,红色胜景地。在这里,青材学子与红色乡村结缘,江南建筑与红色文化碰撞,水西人民与红色精神传承,关于它的美丽故事,还在不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