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风扶羽,汇爱“常”行
“青年犹如大地上茁壮成长的小树,总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撑起一片天。”
青年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是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的重要保障。在习近平主席“青年观”的影响下,常州大学商学院、刘国钧管理学院“青苗互联网+支教“小分队牢记习主席所说的“青年代表希望,青年创造明天。”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小分队希望能够承担起责任与使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在暑期能够帮助更多中小学生进行学习答疑和课外拓展提升。
目前,疫情防控形势复杂,小队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活动开展地集中在部分团队成员的家乡,甘肃省陇南市,白银市和江苏省常州市开展暑期拓展服务,并得到甘肃省陇南市共青团以及江苏省常州市怀德苑社区的支持与帮助。
陇南市许多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学生们的科学知识体系不完善,学习能力不足,学习方式单一,尤其在假期期间,乡镇地区的家庭由于经济困难及家长文化有限,学生们缺乏学习场所与学习动力。为改善这些问题,小分队结合自身特长,向当地学校或政府借用教室,提供学习资源与学习场所,开设文化课程,传授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启发学习兴趣。
为期20天的陇南市暑期拓展活动于7月20日正式开展,主要以线下为主,面向初二升初三的同学,共服务当地青少年111人。小队督促他们学习,为其解答困惑和进行兴趣课程教学。本次支教活动共开设12门课程、2次科普宣讲,其中6门课程围绕课本知识展开,所有课程均严格按照大纲-示例-试讲的形式备课,两个科普宣讲围绕口腔卫生与航天知识展开,注重启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星火燎原,传承不灭。暑期正是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投身于社会实践服务项目的好时期,利用这个假期,团队能够开展支教活动来为社会贡献绵薄之力。
由于白银市突发疫情,小分队改变活动形式,对医护家庭子女一对一线上课业辅导和陪伴。第一位医护家庭子女现为高一学生,暑期母亲在医院工作,团队成员主要为该同学提供学习帮助以及帮助其进行未来规划。第二位医护家庭子女现为小学5年级学生,父亲因疫情在医院长期工作,并无时间照顾孩子。为此,团队成员提供线上陪伴,教她制作纸巾兔子以及纸巾玫瑰花,并希望该同学能将今天做的手工折纸送给父母,感谢他们对家庭以及社会的贡献。
常州市的暑期拓展活动中,小分队与怀德苑社区进行合作,建立教学答疑群,主要服务怀德苑小学的各阶段学生。小队利用一个月时间,带领同学们进行“一起阅读”、“一起健身”和红色文化小讲堂活动,并通过PPT讲解,视频直播等形式带领大家阅读了《海底两万里》。根据学生家长反馈,大部分同学都开始对此类科幻小说产生兴趣,主动去阅读相关书籍。一起健身活动中,团队创办常大“刘畊宏小课堂”,在每天固定时间带领小学生一起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进来,这项健身活动慢慢变成了怀德苑小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红色教育小课堂活动中,三名团队成员借助其担任常州三杰纪念馆的长期志愿讲解员的丰富讲解经验,为同学们讲述常州三杰纪念馆以及安徽红色纪念馆的相关知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了常州历史名人故事,将红色文化、红色精神记在心中。
在这次“‘青’风扶羽,汇爱‘常’行”实践活动中,青苗互联网+支教小队牢记习主席对广大青年的期盼,在自己能做到的最大范围内去帮助更多中小学生,丰富他们暑的期生活,让他们茁壮成长。“青”风扶羽,不仅在实行着当代青年人的使命,更是在为下一代青年做榜样。正如习总书记所说“青年如初升的朝阳,不断积聚着能量,总有一刻会把光和热,洒满大地。”
志愿者与麻池小学学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