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会跳木鼓舞,那么就无法祭祖”
从南京到贵阳,再从贵阳到台江。7月21日上午,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学院(筹)“木鼓舞文化调研”小分队终于乘上了去反排村的农班。去反排的车一天只有一辆,车上人齐了才会走。苗族人的生活节奏很慢,一路上有说有笑,不急不躁。驶过26公里的盘山公路,只见前方大大的四个字“反排苗寨”,小分队终于到了目的地。
下车后,小分队的成员们在苗寨村民的指引下,来到了木鼓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万政文先生的家。门开,一个素面朝天,普通的再普通不过的苗家老人,这便是万政文先生了。恰逢有电视台来录制反排木鼓舞和反排多声部情歌。小分队成员们便随万政文先生一同去了文化中心,万政文先生敲响木鼓,反排木鼓舞也就开始了。小分队成员们也得以亲身感受木鼓舞所展现出的粗狂豪迈和热情潇洒。
次日,小分队成员们一早便去拜访万政文先生。万老师热情地邀请成员们进屋交流。在两个多小时的交谈中,小分队了解到,反排苗族的祖先一千年前从江西迁徙到这个地方,一路上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没有文字,祖先就用舞蹈的方式来记下这一路的艰辛。反排木鼓舞有五节---出门舞、亮刀舞、踩虫舞、播种舞和丰收舞,分别反映了祖先迁徙的各段艰苦历程。“如果你不会木鼓舞,那你就无法祭祖”这是万政文先生常说的话。
当成员们提出想要学习木鼓舞时,万政文先生一下子变得精神起来,主动要上楼把木鼓搬出来。万老师在家里翻出了一个本子,在本子上写下了第一节的曲谱,不同的符号代表敲击的位置。小分队成员认真学习敲鼓、跳木鼓舞,万老师也很有耐心,一遍一遍地教着小分队成员。木鼓舞文化调研小分队成员们在学习舞蹈动作的过程中,更深厚地感受到木鼓舞的豪迈粗狂、热情潇洒。
通过四天的反排村调研,小分队成员注意到即使是被列为国家第二批传统村落名录的反排,也早已没有了古感。寨子里现有的吊脚楼多为翻新重建,没有很长的年代。那些曾经保留了上百年的吊脚楼也几乎消失。苗寨村民们大多穿着汉服,只有在较大节日中才会穿苗族服饰。年轻人,甚至连一套苗族的衣服都没有,甚是让人觉得遗憾。寨子里有大量具有历史意义和药用价值的古树目前保留较好,希望这些树木能够一直保留下去。
在这次的“访反排古苗寨,领木鼓舞精神”实践活动中,木鼓舞文化调研小分队深切意识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外来文化对反排等古村落的冲击,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化传播更容易受到打击和破坏。我们青年人应该积极去学习和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要有足够的文化自信。面对千年的文化传统,我们有理由,也值得为此而感到骄傲。